姓名: 张凤霞
所属分公司: 济南
留学国家: 英爱
电话: 400-1010-123
我们做学校心理学工作的,第一步都是做测评。当孩子在学习上有任何问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工具是智商测试。所以,当初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以为找到了预测学习的最简洁的途径。因为通过两个小时的智商测试,我可以把孩子的能力,哪个地方弱,哪个地方强,全部清晰的给家长列出来。
可是,很快我就发现,很多孩子在智力上没有任何问题,在班里却有各种学习的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2001 年我业余时间帮一家心理公司做智商的研究,碰到一个七岁的聪慧过人的小姑娘,一对一的智商测试结果高达 140 以上,也就是说一百个同龄孩子里面不到一个孩子会出现这么高的分数。父母提到她在二年级的班上常被老师批评不专心。
我立刻断言:“她肯定什么都懂,老师讲的东西对她没有吸引力。智商这么高,跳级啊!”
结果,父母兴奋地找到学校时碰了一鼻子灰:“跳什么跳?二年级要做的功课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呢,转到三年级肯定跟不上!” 现在想想,当时对智商的盲目崇拜真的很惭愧。
后来就越来越发现,智力会帮助学习,但对学习的结果,只是一个方面。学习的硬件,比如记忆力,理解力,词汇量,推理能力,信息处理速度等,其效果容易看得到;但无形的软件,影响着硬件能发挥到什么程度。
近五六十年,教育心理学界的研究,特别是很多关于双胞胎的研究发现,智商大概 75% 左右是由基因决定的。
美国的特殊教育法规定:每三年要对所有有特殊教育的孩子进行复测。我在工作中有机会每三年重测同一个孩子,这 17 年中有 200 多例是复测,6 岁、9 岁、12 岁、15 岁智商的测试结果确实非常一致,差距上下浮动不超过 25%。
可是,孩子在同样的智力下,最后学习成绩能够达到什么程度差别太远了,这个就是后天的软因素决定的。也许,这些软因素最终对成绩能够起到的左右可能只占 10 分中的 3 分,但这 3 分决定着这 75% 的由基因决定的智商能发挥到什么程度。
后来,我在工作中慢慢发现,美国小学的成绩单关于 “行为、学习技能” 等软因素的内容占到每学期考核标准的 40% 左右,还有校区把标题直接换成 “成功的习惯”,其重视不无道理。
美国学前班 (Kindergarten) 的成绩单中包括:
o
o
o
o
o
o
o
到六年级时又会加上:
o
o
o
o
o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而品质又对生活的道路起决定性的作用。学习不是到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甚至大学毕业就结束了的,它是一个一生的旅途。
我们都是成人了,可以回头想想:
·
·
在这里,我稍微总结一下,教育心理学在过去五六十年研究到底对成人以后的成功、成就影响力最强的因素在哪里,除了我们在媒体中常常看到的坚毅、自控力、热忱等以外,还有乐观 (Optimism)、好奇心/求知欲
(Curiosity) 等等软因素。
那么,说回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 —— 哪些因素会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比较大呢?我根据自己的观察,跟大家分享以下三点。第一个是孩子的个性特点;第二个是学习态度;第三个就是时间管理等行为的习惯。这三个方面是影响到学习的关键因素。
习惯和品格的形成确实受孩子天生气质
(temperament) 的影响,其中包括喜静还是好动、适应性、挫折承受力、注意力长短、能否坚持等。还有孩子学习的能力特点,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了解,接纳,并因材引导。
确实有孩子天生责任心强、做事有恒心、遇到困难心态更积极乐观。但品格的可塑性,比起记忆力、理解力等认知能力因素强得多,这些习惯的可塑性很大。比如说,像智力这些硬件的因素上下浮动不超过 25%,但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品格和习惯的养成有 50% 是可以在后天提高的。
有些家长告诉我,孩子在六七岁时就已经开始出现厌学的现象了,这是非常不正常的。这个阶段是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最强的时候,怎么能厌学呢?那一定是学习的内容跟孩子的学习能力特点有很大的差距。
家长们可以试着去寻找孩子自身的特点:他是更适合听力学习还是视觉学习。传统教育模式比较强调听力理解和处理能力,但很多孩子需要其他的学习方式。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擅长用听力来学习的人 (Auditory Learners) 大概占整个人口的 30%。而有 65% 左右的人天生需要一些视觉的帮助。比如说,学地理需要画个图像,才能记得更清楚,学历史时需要画一个 time line,通过视觉来帮助记忆。另外还有大约 5% 的人需要通过触觉来学习,即需要动手做才能学习的效果最好。
在我这 17 年的观察中发现,孩子确实各有恩赐,能力特点和传统教育的要求以及父母的期待常常不吻合,那就需要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多观察和接纳孩子。教育是要以长取胜而不是以短取败,花很大心力去教,不如用心去观察,先找到孩子的特点在哪里。
很多家长可能看过下面这个学习的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告诉大家,Lecture 就是讲座这种形式的学习,不到 10% 的孩子会吸收的比较快,50% 以上的孩子会在与别人讨论的过程中吸收理解的比较快,90% 的孩子在重复教给别人的过程中他会吸收理解的最好。
所以,刚上学的孩子,可以在家里准备一块白板,鼓励他们当老师,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教给家人,不但提高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加强了理解。
据我的观察,学习上多少有困难的孩子,每个班都会有 20% 左右,真正达到学习障碍诊断标准的学龄儿童有 5% 左右,而且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并没有办法改变有学习障碍这种现象。
学习障碍是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在某一个信息处理的途径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孩子都是听力理解或记忆出了问题,另外有的孩子是图像分析/视觉记忆、或者手眼互动问题,比如说,抄写非常困难。
提供特教服务给这些孩子,并不能改变他们的认知能力,只是换一种方式去教。比如说,你阅读理解有障碍的话,听力理解也许很强,那家长就把课文在家里读给孩子听,在学校考试时,就把试题读给孩子听。有书写障碍的时候,作业可以用口头回答,用书写软件记录下来,或者是老师在学校里,提供课堂笔记的复印件。
这些都可以缓解对学习的影响,会帮助孩子不会对学习有负面的态度,不会有厌学的现象。如果是因为学习的方式或是教学的方法与孩子的特性不一致而造成了孩子厌学的现象,那影响就是一生。
下面要特别提一下对学习影响特别大的一个孩子天生的气质特点,就是专注力。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吧,我们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精神、注意力等才会高度集中。
正常情况下,年龄 5-6 岁只能够参加指定课堂活动 5-10 分钟,特别是如果他们觉得无趣、或者很难让他们在不具备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完成的任务。
作为一个指导原则,一些研究表明,使用儿童的年龄作为一般起点分钟,孩子可以参加到一个指定的任务数...... 所以 5 分钟对应 5 岁,7 分钟对应 7 岁等。如果是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年龄 6-7 岁的儿童维持注意力长达30分钟,已经是最佳状态了。
注意力确实对孩子学习的影响非常大。美国
4-17 岁的孩子中,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 -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的比例逐年上升,现在已经达到 11% 左右了。而且,注意力障碍对学业的影响会随年龄越来越明显。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一下,电子产品对注意力的影响。在美国有一个研究,对 2600 个孩子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发现他们在 2 岁的时候在电子产品上花费的时间,对 7 岁的时候的自控力、条理能力都有负面的影响。
那孩子如果天生能专注的时间就比较短该怎么办?在这里提醒大家七点:
o
o
o
o
o
o
o
第二个我们今天要重点讲的就是学习的态度,也就是求知欲。
在这些年工作中,我不害怕孩子专注力差一点,也不怕孩子暂时学习成绩不太好,我最害怕孩子求知欲没有了。你跟他说:“你钢琴弹得不错。”“那是我妈让我弹的。”;“你棒球打的不错。”“那是我爸爸让我学的。”
你可以看到孩子也许在小学期间暂时有一些成就,可是你问他你自己喜欢什么呀?不知道。八九岁的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是最可怕的。学习的态度,强烈的求知欲是孩子的无价之宝。
孩子为什么喜欢学习?我观察了很多喜欢学习的孩子,都是因为学习的过程给她带来了成就感,而且在学习中与家长和老师的互动中,加强了健康的人际关系。也就是我常常在讲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成就感和人际关系
(Sense of Competence & Sense of Connection)。相反,如果这两个心理需要达不到,孩子则会逃避学习。
斯坦福心理系教授凯萝·杜艾克博士
(Dr. Carol Dweck) 研究了 35 年上进心
(motivation),她提出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给他们去热爱挑战,感兴趣去找到失误的原因,享受努力的过程,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我特别希望孩子能够在小学结束的时候达到这个状态和心态。能达到这个目标,她给父母的建议是,注意观察孩子被什么所吸引,并及时表扬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如果这个过程接收的只有打击,孩子很难有强烈的求知欲,看到学习就害怕。以后上学的时间长着呢,我特别难受就是听到家长说六七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厌学了。
另外,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情绪和态度会受什么样的 “理念” 左右?一方面有基因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环境。
三个原因决定了孩子悲观或乐观的取向:
o
o
o
杜艾克博士做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她反复把这个实验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现最后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如果孩子在学习中,努力的过程常常被肯定,常常被鼓励的话,那孩子在面对困难的任务的时候,就更愿意去尝试,愿意去付出更多的努力。
最后一点影响学习的因素是,外表可以看到的行为习惯。其中,特别是时间的管理、责任感、条理性、自控力,这些都是对学习有关键作用的软因素。
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更有学习的动力呢?有四个不同的因素:
o
o
o
o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孩子的两个基本需要,做事情能够带来成就感或是健康的人际关系,那他都会在学习上更有动力,在学习上能够付出更多的努力。
最后总结一下,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有一个积极的态度,看到挫折和挑战的时候不灰心,更愿意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努力,另外加上行为习惯,这三个因素相互影响,造成了孩子到底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天生的能力和后天的培养,就像长方形的长和宽,一起决定着它的
本人允许通过电话、短信形式联系,确认咨询需求预约
本人允许通过电话、短信形式联系,确认咨询需求预约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