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内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该如何规划美本申请? (2019-04-08 04:21:18)
标签; 暂无标签 分类:
其它 1、标化考试成绩 —— 敲门砖
标化考试可以归纳为 “2+X” 的形式,包括两个必考项和其他选考项:
必考项包括:国际学生语言测试(托福);美国大学入学考试 SAT 或 ACT
选考项包括:2-3 门 SAT II 学科类考试
SAT II 学科类考试的主要用处是可以展示学生高中的学习成果以及学术强项所在。虽然它不是必考项,但是有些大学的一些特定专业会对 SAT II 具体科目有所要求,特别是工程类学院,一般会要求学生提供数学 2,以及生物、物理、化学三选一。
需要注意的是,托福考试虽然没有考试次数的限制,但是成绩有效期只有两年;ACT/SAT 是为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美国高校,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需要在学生递交 ACT/SAT 成绩时,递交所有参加过的考试的成绩,因此我们建议学生考试次数不宜过多,避免刷分嫌疑,控制在 3 次以内为佳;对于 SATII 我们建议可以选择 3门,科目选择的原则在于凸显自己的学术强项的同时,尽量做到文理兼修。
最重要的是,这些考试越早准备越好,建议在 11 年级 6 月之前便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以留出更多时间给申请的其他方面。
2、学术能力考量
学术能力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考量:学术成绩以及研究探索能力。
学术成绩即校内 GPA,年级排名以及对国际课程体系的探索。由于国内普通高中并不开设相关的国际课程体系,因此 AP 课程体系以其灵活的学习方式受到很多有志于出国的普高学生的青睐。在 AP 课程的选择上,学术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强项以及未来要申请的方向,合理选择 3-5 门课程,然后在 10-11 年级适当挑战更高难度课程,从而有效地凸显自己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自己校内功课和 AP 课程之间的平衡,不要顾此失彼。
研究探索能力体现在与学术相关的成果体现上,具体可以是参加学科国际竞赛,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后成果输出等方面。这将也会是申请材料中的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可以强有力地展现出学生对优势学科或申请专业方向的研究探索能力,而通过参与科研项目课题研究也可以充分展现出例如沟通能力、领导力等综合软能力。
国内高中在理科方面的竞赛辅导的综合实力比较强,在国际赛事上也频繁收获各大赛事金奖,所以如果在理科方面有很强优势的同学可以抓住此类机会为自己的申请 “锦上添花”。而对于其他大多数备考学生而言,由于学校缺乏相关课外活动资源的指导,建议学生可以运用个人家庭、暑期夏校等相关资源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索。
3、个人综合素质考量
在申请过程中,招生官将会通过个人文书和课外活动列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进行考量。
一篇 650 字的个人文书将会是一个向招生官充分展现自己、彰显自己个性的好机会,因此这中间写什么,怎么写就成为了关键。国内普通高中学生由于英语能力水平比较薄弱,加之中美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个人文书会是件非常伤脑筋的事情。提升英语综合能力是完成这个任务的关键:英文阅读和写作练习可以打造扎实的文字基础;而参加美国暑期夏校或者相关交流项目则会学习到用美式思维思考问题,减少 “Culture Shock”,让自己无论是从语言表达还是内在逻辑都更向 “Native Speaker” 靠近。
课外活动资源的匮乏也是国内普通高中生的短板所在。为了展现出学生的全方位能力,课外活动怎么做,也是成为了很多学生备战美本申请的难题所在。我们会建议学生遵循课外活动的五大黄金原则去开发自己的活动,即注重活动的深度而非广度;活动持续时间长,成果级别高;活动之间需要相互联系;活动中体现学生回馈社会的精神;活动突出学生个人的领导能力。
我们建议学生一定要提前准备规划自己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并没有好坏之分,等级之别,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对待课外活动,需要学生和家长摆正心态,摒弃功利心,遵循 “五大黄金原则”,合理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体现学生的综合素
4、与学校匹配程度
美国学校那么多,如果只盯着所谓的排名,难免会显得狭隘。并不是说排名越高的学校就越好,在申请学校的时候我们也讲求一个 “Fit School” 原则。国内普高由于申请资源的匮乏,因此在与申请相关资料的支持上会略显不足,需要学生自己积极地通过参加夏校,浏览学校网站或在读学生的论坛,对自己想要申请的学校/专业进行一个非常细致的了解。这样一来,在书写学校补充文书的时候也能更加高效地传递出为何自己适合这所学校,从而大大提升录取可能性。
说到这,相信也有很多同学和家长有这样的疑问,既然优劣势那么明显,录取条件那么清晰,希望同学们有效把握住最佳时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话,提前规划很重要!养。
阅读(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