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刘卫华
所属分公司: 石家庄
留学国家: 亚洲
电话: 400-1010-123
首次招生!多所高校布局碳中和人才培养北京大学的碳中和研究院于近期正式成立,碳中和研究院为北京大学2030年重点布局建设的四大交叉平台之一,也是北大进入新一轮“双一流”院校建设的重点战略之一。近年来,多所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均先后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标志着碳中和学科的建设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如何理解碳中和?由于近年来,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面对全球变暖的问题。“碳中和”、“碳达峰”成为了科普热点词汇,“能控双耗”、“是否限电”被企业和大众作为热点讨论,但是,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碳中和”学科呢?至今仍然有不少的考生及家长们感到疑惑。事实上,“碳中和” 指的是通过自然的植物光合作用、人工营造林活动,以及及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方式固碳,从而减少由于人为活动而产生的碳排放。“碳中和”不仅仅被视作为碳排放的目标,同时,这还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经历社会的变革。“碳中和”会从根本人类现有的能源结构进行改变,从而对人们当下的生活方式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及对以后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建设带来深远的影响。中国为应对气候变暖的现状,向世界承诺奋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从气候变暖的层面来说,“碳中和”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从国家层面来说,这更是一份责任和承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大院校先后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可以说是恰逢其会了。多学科交叉培养是亮点2022年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其中,明确将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自2022年以来,多所高校先后成立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新学院、新学科和新专业,从而推进碳中和的发展及人才建设。目前,多所高校将多学科交叉培养,作为碳中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亮点。通过多学科领域交叉融合,高校培养出具备高水平发展、创新型和复合型高层次的专业型人才。如近期北大宣布成立的碳中和学院,其在人才的培养上,秉承理论构建—科学突破—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区域实践—全球行动”的理念,学科领域交叉融合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提供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国家化的培养模式。除此之外,有一些高校明确的学科领域交叉融合培养人才的侧重点。比如,北京工业大学的碳中和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本科生教育重点突出了“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以及“个性化、需求化、专业化、国际化”。其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为培养出高水平的碳中和复合型人才,通过充分的挖掘,激发学生的自身基础和潜质优势,从而为学生定制个性相融合的方案进行人才培养。北大的碳中和学院正在为碳达峰碳中和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积极筹建着,在以后,这里将通过四个方向进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分别为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理学学位)、“双碳”关键技术与能源转型(工学学位)、“双碳”与全球治理(法学学位),以及“双碳”经济政策(经济学学位)。部分高校首招新生根据教育部在去年公布的2021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有31种新专业将正式被列入本科专业的目录,其中包含碳储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科学、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等。在各大高校先后布局碳中和的背景下,多所学校也有新的招生布局和调整,开始首次的碳中和专业设置及招生。如东南大学在2022年大类招生中,增设了碳中和与智能制造实验班。华东理工大学成立国内第一个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学校计划在2023年开启招生碳中和本科专业的学生,并拟定在2024年招生计划中。北京工业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实行“3+1+X”的模式进行探索,力求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拟从2023级录取的新生中举行选拔,遴选出既对碳中和有浓烈兴趣,有志于从事双碳领域工作,且品学兼优,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及较强计算机的运用能力的优秀学生进入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进行学习。对标新工科高技术人才如今,碳达峰碳中和以全新研究领域出现在大众视野,其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备受考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人才培养导向,一方面是为国家的碳中和发展提供“智囊团”,是作为研究型后备领军人才方向,培养可以适应新兴工科要求的高技术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更加聚焦于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此领域支持相关的高校与相关行业(如国内能源、交通和建筑等)的大中型和专精特新企业进行产学的深化合作,柑橘企业人才需求标准,联合定制了相关的培养方案。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成立了碳中和与气候变化学域,同时学域计划将在2024年开设相关的本科专业课程。根据规划,此专业课程将培养学生掌握“双碳”相关政策的设计及评估能力,提供碳中和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基础知识及前沿内容,让学生们熟知并可以正确运用其分析工具和理论知识框架。致力于培养在政府、行业和非政府组织中从事碳中和工作的领导者和科学家。延展阅读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是北京大学面向2030年重点布局建设的四大交叉平台之一,也是北京大学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重点。研究院院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朴世龙担任。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以“面向国家需求、引领科学前沿”为宗旨,突出北大特色和重点,围绕气候治理政策体系构建、降碳与污染治理、能源与产业结构转型等国家“双碳”战略需求,建立数据库与模型模拟平台、产学研融合交叉平台和碳中和智库平台,凝聚高端人才队伍,开展气候变化与碳循环、碳中和与气候环境协同效应、零排负排关键技术、能源系统工程、经济政策与管理、气候立法与全球气候治理等研究,合力攻关解决国家“双碳”战略需求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难题和全球气候治理与低碳转型国际合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引领“双碳”科学基础、工程技术、政策与治理等领域学科发展,打造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双碳”创新研究高地,推进“双碳”高层次人才培养,形成国家“双碳”决策思想库和国际碳中和学术交流合作中心,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大科技支撑和高水平决策支撑。研究院以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与学校相关院系在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中实现双赢,形成人才汇聚高地。目前,研究院拥有双聘教师93人,汇聚21个院系和研究院的相关骨干教师,学科齐整,人才荟萃。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3人,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9人,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26人。
本人允许通过电话、短信形式联系,确认咨询需求预约
本人允许通过电话、短信形式联系,确认咨询需求预约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