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赵玺
所属分公司: 济南
留学国家: 美国
电话: 400-1010-123
作者:Cassie
启德美国本科高端申请项目活动规划师团队负责人
基于五年的从业经历,我将所有的体制内学生会遇到的常见的 “活动痛点” 总结为以下三类,即:
活动资源少
课业占比大,时间规划难
活动难成规模
那这些痛点真的会给体制内的申请者带来无法逾越的活动规划鸿沟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既然发现问题,那就要积极地解决问题,将其各个击破方为上解。
【解决方案一:最大化地利用外部资源】
家长资源是所有外部资源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那么,何为家长资源,如何很好的利用家长资源来为孩子的申请添砖加瓦呢?让我们用一个 H 同学的案例来细细解读下。
H 同学是上海体制内高中的一位高二学生,擅长理工科,拿过大大小小理科类的竞赛奖项,还有些小发明和专利,是一个学术背景比较强的学生。
当时,我们邀请了 H 同学的家长一起参与我们的活动梳理环节。他们对于我们所提出的学生在学校以及公益方面较为欠缺的现状比较焦虑,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可选择的活动资源时也很茫然。但有一件事家长是很明确的 —— 除了 “硬性” 的匹配外,他们更希望孩子可以在活动中有真正的参与感,并且展现出他的与众不同。
H 同学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对于公益活动,他是乐于参加并且愿意付诸实践的,但是他有他自己的顾虑。作为 “理工男”,他深知自己并不擅长沟通和交流,更不会和小朋友相处。所以,关于公益服务的对象,他希望是一些可以与他直接交流,能够得到即时反馈的人群。
就在我们卡在公益群体的选择上时,H 同学的妈妈想到了自己的资源。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H 同学的妈妈和上海大大小小的敬老院有着一定的联系。于是,他们一边和我们沟通敬老院是否可以为孩子的公益活动带来可能性,另一边则着手去联系满足需求的敬老院,最终成功确定了一家可以让 H 同学提供志愿者服务的敬老院。
在敲定了服务地点后,我们建议 H 同学保持固定的频率去探望老人。一开始,他志愿服务的内容很简单,比如陪老人聊天,给护工打下手,帮助老人剪发等等。几次的志愿者经历后,H 同学找到了和老人们相处的方式,也结识了几位聊得来的 “忘年交”。
这时,我们就不能只满足于完成个人的志愿者行为了,我们要让 H 同学承担起更多 Leader 的工作,以此体现出他的 Leadership。由于 H 同学身边没有可以一起组队做活动的小伙伴,于是我们将招募放到了校外。集合了 Premier 项目里的同学,我们组成了一支 “敬老院志愿者活动小分队”,正式开启了 H 同学的带队行动。
* 图为当时我们所做的志愿者招募海报
H 同学的活动经历,就是典型的最大化利用家庭资源让自己的活动变得更加个性化的案例。所以,当学校资源受限时,你的家庭资源可能会是最大的助力,你可以和父母一起想一想,有哪些适合你开展活动的资源平台。
当然,也有同学和家长会问,那如果实在没有家庭资源,活动就只能束手无策了吗?其实不然。如果没有家庭资源,你也可以找一些本地志愿者平台,比如上海就有相关的志愿者活动网站,可以按照地域、服务类别、服务对象等条件来筛选,总是可以找到满意的活动资源的。
【解决方案二:用校外活动补足校内活动】
很多申请者对课外活动有一种迷思,认为活动一定要面面俱到,校内校外都必须要有。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定律。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用校外活动去证明学生的全面性。同样的,我们用一位同学的经历来给大家举例说明。
T 同学是一个在高考后才决定出国的学生,而且她做决定时,已经是在参加完了国内大学军训之后了。当时准备的时间非常紧张,再加上有标化考试的任务,因此 T 同学留给课外活动的时间并不多。
T 同学此前是完全没有任何活动基础的,我们与她迅速梳理和敲定了兴趣和专业意向,马上敲定了这样两条活动线:环保和经济。
环保是 T 同学公益活动的主线。我们选择了水资源保护这个细分方向,在鼓励 T 同学在河滩组织了几场 Plogging 的同时,还帮助她加入了高校教授的水污染的调研项目,以理论+实践齐头并进的方式,将公益活动和领导力相结合,扎扎实实地完成了这一条活动主线。
关于专业活动,我们也是同样做到了理论和实践并进。在与美国大学教授保持线上经济学课程的同时,T 同学更是去到商丘,在一家综合疗养型的度假村的运营部进行实习,了解项目的进行和运作,将学习到的知识实际运用起来,增加对未来专业的了解。
T 同学最终也获得了十分可观的申请结果,并没有因为校内活动的 “欠缺” 而拖后腿。所以说,大家在做活动规划的时候,不要太拘泥于活动的开展范围,而要更多地关注活动的质量,以及你到底想在活动中证明些什么。
【解决方案三:提高 Multi-Task 能力】
Multi-Task(多任务)管理能力,是每一位美本申请者都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于体制内的同学来说,这项能力的养成要求更甚。
让我们来看看 C 同学的经历。作为体制内高二的学生,C 同学的时间任务主要可以分为这样的三段,分别是:
高二(学期内):
在校课程&考试
托福 & SAT 备考 & 考试
留守儿童一对一支教
高二(寒假):
留守儿童实地支教
AMC 12 竞赛
经济学课题 课程学习
高二(暑假):
夏校
帮助留守儿童家庭申请创业项目
经济学课题论文撰写
从 C 同学的时间表上可以看出,除了兼顾学校的学业外,她还有大量额外的课外活动任务要去完成。在招生官眼中,C 同学最大化地利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尽可能多的事情,就是她 Multi-Task 能力的一种体现。简而言之,就是多任务能力越强,执行力便越够。
那如何塑造和培养自己的多任务管理能力呢?制定合理的时间规划是第一步,明确自己将做的事情和目标,将需要完成的事情罗列下来,给自己一个大方向的概念;其次,是了解自己时间管理的弱点,有针对性的去规避和提升,才是提升效率的最好办法;最后,拒绝拖延,高效的执行力,才是保证 Multi-Task 得以顺利进展的关键因素。
最后我想说,无论是体制内的学生,还是非体制内的学生,在做活动的时候,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 “痛点” 和难题,但是无论遇到怎样的障碍,坚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最为正确的打开方式。
本人允许通过电话、短信形式联系,确认咨询需求预约
本人允许通过电话、短信形式联系,确认咨询需求预约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