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周红星Sophie
所属分公司: 武汉
留学国家: 澳新
电话: 400-1010-123
9月,对于想要申请25Fall博士的小伙伴们来说,既是开始准备各种申请材料的开学季,也是充满不确定性、磨人心态的套磁季。
是还在物色适配的教授?是已经发出去几封套磁信但好像石沉大海?还是收到了教授无关痛痒、不冷不热的模版式回复?
应对套磁,我们首先需要有一个好心态!
套磁本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本质上是申请者与教授之间进行相互了解的互动过程。在套磁的早期,除非申请人背景非常优秀,否则教授一般也不会给出非常确定的“接受申请人”的答复;
另外,即使申请人优秀,学术兴趣很匹配,也很难获得每个教授的青睐。所以,套磁信发出之后没有回复或者收到不太理想的回复太正常不过了。
但即使如此,每年通过有效套磁最终拿下梦校博士录取的成功故事不胜枚举,那么这些故事主角们都做对了哪些呢?今天来给大家总结六个“不要”,助你提高套磁成功率!
不要还没摸清教授背景就开始套磁
俗话说,不做无准备之战。套磁前做好research,特别是教授的实验室/个人网站,看教授最近在做什么科研项目,有没有招学生的信息,如果有,有没有针对邮件的具体要求(主题、邮件内容、附件);或者通过进一步阅读教授近些年发表的一些论文。如果申请人时间比较紧张,可挑选最近发表的2-3篇文章阅读即可,为了提升阅读文献的效率,也可以考虑借助AI等工具哦~
不要千篇一律的套磁信
套磁信千篇一律是大忌!针对具体的实验室/教授撰写套磁信才能让教授感受到你的诚意,盲目“海套”会给人感觉你只是碰碰运气。
不要写冗长的邮件
申请旺季前来套磁的学生会特别多,特别是大牛教授,冗长的套磁信会让人失去耐心,记不住重点,教授可能根本不会看完。
套磁邮件建议篇幅控制在300-400字即可,参考三段式写作结构:匹配的研究经历+与教授的科研与要求能力的强相关性+博士研究方向阐述,无用的信息统统删掉,但可以附上自己的简历、研究计划等作为附件(请使用PDF文件,其他格式存在打不开的风险)。
不要频繁催促
如果套磁信没有回复,建议1-2周后followup,用followup邮件回复套磁邮件,保持同一个邮件主题,保持邮件正文内容简洁、明白,减少教授没看到的几率。
但是注意不要频繁催促,因为给教授留下负面印象。还有同学喜欢在邮箱里设置已读回执追踪功能,确保教授收到并且阅读了邮件,但不太建议在套磁中使用这个功能,因为教授的邮箱有可能收到“是否发送回执”的询问,同样有可能会引起不适感。
如果followup之后依然没有回复,可以考虑更换其他套磁对象,不纠结,不内耗。
不要随便找个时间发邮件
尽量工作日发,并且注意时差。不少老外教授也是忠诚的“work-life balance党”,在休息时间发送邮件容易沉底和被忽略,时间太早或太晚也大概率收不到及时回复。一般来说,教授周一和周五都比较忙,需要处理学校的各种事情,周二到周四是发套磁邮件的好时机。
不要急于求offer或奖学金
套磁的核心目的是了解【教授今年是否招生】+【是否对我感兴趣】,在套磁阶段获得教授的口头offer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另外,关于奖学金申请的问题,也可以后面再提,一上来就提钱那多伤感情呀。
套磁是循序渐进的,不要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不要急于求成,教授们普遍更关注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学术追求。
有效有方法高效套磁,博士才能顺利获得好结果~
本人允许通过电话、短信形式联系,确认咨询需求预约
本人允许通过电话、短信形式联系,确认咨询需求预约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