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尹西西
所属分公司: 武汉
留学国家: 美国
电话: 400-1010-123
“哈佛”校名的由来15世纪末,由欧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哥伦布开辟,许多欧洲人远涉重洋来到美洲大地上探索新的生活。17世纪初,首批英国移民到达北美,在那里开拓自己的“伊甸园”,也就是后来的新英格兰地区。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他们都曾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接受过古典式的高等教育。为了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也能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清教徒们决定效仿英国剑桥大学,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筹建一所高等学府。1636年10月28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了这项决议,将这所学校命名为“新学院” (New College),并计划每年拨款400英镑,用以支持学校的正常运作。那么哈佛大学是如何从当初的“新学院”,更名为现在的“哈佛大学”的呢?其实“哈佛”是一个人的姓氏,而这个人的雕像如今正屹立在哈佛的校园里。1637年的冬天,有一位英国剑桥大学的毕业生移民到了新大陆。他叫约翰·哈佛 (John Harvard),那年他29岁,刚刚结婚不久,理想是成为一名好牧师。不幸的是,在1638年,John Harvard身患严重的肺病,命不久矣。临终前,他将自己的所有财产——779英镑和400余册图书,全部捐献给了新学院。这对于当时一年只有400英镑支持的学校来说,是一笔了不起的收入,也是该学院成立以来所接受的最大一笔捐款。为了表示对John Harvard的感谢,校方决定在该新学院成立的两年后,也就是1639年3月13日,将学院正式更名为“哈佛学院” (Harvard College),在1780年又更名为“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如果你走在哈佛的校园内,你一定会被带领到John Harvard的铜像前。1884年,雕塑家 Daniel Chester French 应邀制作一尊John Harvard的雕像。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无法获得John本人的照片,丹尼尔只能在哈佛校园里随意找了几个男学生做参考。雕像完成后,Daniel又刻下了【John Harvard - Founder - 1638】这几个字样。但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John Harvard并不是哈佛大学的创始人,而是一个捐赠者。现在John Harvard的雕像已经成为了哈佛校园里的热门景点,不少到访游客听说哈佛的学生会摸摸雕像的左脚,以祈求学业顺利或获得好运,于是他们也纷纷效仿,但其实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
教学模式历经改革在哈佛大学的官网上,写着这样一句话:The mission of Harvard College is to educate the citizens and citizen-leaders for our society. 翻译过来就是,哈佛大学的远景是培育社会公民和公民们的领导者。300多年来,哈佛大学一直实践着这一理想。截至2018年10月,哈佛大学共培养了8位美国总统,158位诺贝尔奖得主,18位菲尔兹奖得主(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14位图灵奖得主(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并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哈佛大学可以获得如此出色的学术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历史上多次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教学改革。由于在始建之处,哈佛大学是效仿了剑桥大学的办学模式,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哈佛大学始终以培养牧师、律师和官员为目标,注重人文学科,尤其是宗教类的课程,而且学生没有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力。1869年,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Charles William Eliot开始大力推广自由选课制。按照自由选课制的要求,学生攻读一种学位,可有16门课程供其选修。只要学生符合结课要求,便可取得相应的学位。这种方法打破了固定的四年学制,成绩优异者在三年内即可取得相应的学位。在Eliot担任校长的40年中,哈佛大学课程的数量和种类成倍增加,并且大力招聘社会名流和知名学者到校任教,使得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大,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1909年,Eliot的继任者A.Lawrence Lowell出任校长,他在保留自由选课制优点的前提下又提出了新的教改方案,即“集中与分配”制。所谓“集中”,是指从16门供选择的课程中,学生必须选修6门本系的专业课,以确保大学学习的重心;所谓“分配”,是指学生另有6门课程需从3个不同的知识领域中各选2门,以保证广泛的知识面。余下的课任学生自由选择。这种制度既保证专业课学习的深度,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也可给学生的个人爱好留下适当的余地。1933年,化学家James Bryant Conant接任校长。他第一次将通识教育的概念引入了哈佛校园。经过多年的内部实验,哈佛大学在1951年正式施行通识教育制度。后又经Derek Curtis Bok的改革,通识教育课程被细化出了一批核心课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知识广度与深度。时至今日,哈佛大学依然在对自己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
独特的校园传统即使哈佛大学是一种如同神一般的存在,但在学校学生之间,还是保留有很多接地气的校园文化。哈佛大学最有名的传统之一就是:Primal Scream。单看这个名字,你肯定猜不出来这是干嘛的。Primal Scream,也叫作哈佛裸奔,通常发生在复习期结束的最后一天、期末考试开始的前一天晚上。具体的过程是:半夜12点,参加裸奔的学生们聚集在哈佛广场的北面,然后绕着广场跑步一圈。在开始跑步之前,大家要集体尖叫,发泄考试前的紧张,Primal Scream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作为传统的一部分,裸跑的学生们可以任意“打扮”自己,或是戴一顶帽子,或是系一条围巾。有的学生会在胸前用黑色水笔写上标语,也有学生会将衣服进行适当的“裁剪”,总之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关于哈佛的小趣事。哈佛大学自从1970年开始,就禁止在校园内进行商业拍摄,所以你看到影视作品中,中有关哈佛的场景,除了空中的俯瞰镜头和类似哈佛广场这样的公共区域外,都不是在哈佛大学里拍摄的。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不知道有没有让你对哈佛大学更加充满憧憬了呢?本月5日,哈佛大学新任校长Lawrence Bacow宣誓就职,正式成为哈佛历史上第29任校长。在这个充满质疑和冲击的时代,他将如何带领哈佛人重置追求真理的精神呢?国际教育领域大咖郭蓓老师给出了她自己的见解。想知道她是怎么说的吗?欢迎点击我们今天的副条文,了解详情。
本人允许通过电话、短信形式联系,确认咨询需求预约
本人允许通过电话、短信形式联系,确认咨询需求预约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