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时间:8:00~24:00400-1010-123

詹晓峰

启德全球规划师
+ 订阅 取消订阅
  • 512

    访问量

  • 355

    订阅

  • 1

    博客

个人简介

姓名: 詹晓峰

所属分公司: 宁波

留学国家: 全球

电话: 400-1010-123

自我介绍 : 宁波顾问
工作感言 : 宁波顾问

文章分类

博文详情

< 返回目录
【转载】【转载】美本留学投资回报率不高,但我依然建议你出国,理由是…… ... (2018-12-30 11:23:06)
标签; 暂无标签 分类:其它

 我高考踩线进了全国一所985大学,由于分数偏低,被调剂到了一个奇葩的专业。入学后,我发现对这个专业没有任何激情,转专业又极其困难。加上班里学习氛围不好,很多同学并不上进。于是,我读完大一就转学去美国了。


出国后,我发现中美大学课时并不对等

出国前,我在国内大学,大一第一学期修了15门课,40多个学分。那时候,早上8点到晚上7,8点都是课,忙得不得了。

到美国,我发现每学期只用修5门课,15个学分。这是我在中国大学课时数的三分之一!我心想,没想到在美国读本科这么轻松!


后来我才明白自己当时太天真了。在国内,别看课程多,但有些是应付考试的,考试之前都不用学,比如马哲毛邓三。考前老师带大家划重点,熬几个通宵背;考完就全忘了。

在美国的课程,别看只上5门,每门课都要实实在在地努力。功夫必须下在平时——举手发言(课堂参与在总评分中占有一定比例),超大量的阅读(我清晰记得有一门人类学课要阅读14本书),完成各种大小作业,教授还经常有当堂小测验(有的课,每节课都有小测验),考试(一般每门课有三次大考),小组讨论,演讲,写大中小篇论文(中国本科基本只是毕业时有论文,美国本科很多课程都要写论文)。

想让教授记住你,就得经常去教授的Office Hour(办公室答疑时间),问学术问题,探讨人生选择。有些时候,跟教授关系好,他会推荐珍贵的实习机会、科研机会给你。

 

 


我在国内大学的一年,尽管上了近30门课,却几乎什么也不记得了;在美国大学,几乎每门课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因为,每节课都花费了大量的努力,大量的阅读和研究,甚至和不少教授成为了忘年交。

 

出国后,我发现换专业很容易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吧?读了不喜欢的专业,根本提不起兴趣。在国内大学,转个专业太难了。

寒窗12年,只教会了我们如何努力读书、应付考试,却从没教给我们各个专业、各个职业方向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兵荒马乱的高三,学业繁重,严重睡眠不足,突然要做出人生最大的选择之一,万一选错了,还很改变。

十八岁时的我,根本不知道想学什么专业,更不知道这些专业,对应的是怎样的人生。

出国前,我填了“经济学”专业(国内经济学都下属于“经管学院”,而国内的经管学院,约等于中国的商学院)。到了美国才发现,大部分大学,商学院里有金融、会计、管理等专业,但不包含经济学专业。在美国,经济学属于文理学院、社会学院等。

到了美国大学,我第一件事就是继续改专业。经济学太学术了(看到四年的学业安排,感觉我学不来),我想转到商学院。于是,我在报到的时候,填了一张小纸条,填上了姓名、学号、原先是什么专业、想转到什么专业、签名。

我颤抖着手,把小纸条递给工作人员,问她:这就转好了?!对方一脸懵逼:对啊。。你还想怎样?我震惊于转专业如此容易,因为转专业在国内我读的大学,比登天还难。


根据美国国家教育数据统计局(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的统计数据,美国本科生80%都换过专业,平均每个美国大学生毕业前转专业三次以上。

找到自己人生的激情所在,也像谈恋爱,也需要不断寻找自我和练习相处的。相处了一段可能会发现,某种人并不适合自己。如果要求每个人都嫁给初恋,这世上得多出多少不幸福的家庭啊。

本科期间,我一共换了五次专业,经过无数实践、探索、实习,和各专业的教授深谈,才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出国后,我发现通识教育之伟大

话说回来,为什么美国换专业这么容易呢?

归根结底,是因为美国大学前两年都是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即大一大二不限专业,天文地理人文历史都要学,大二结束时申报专业,大三大四才学习专业课。我认为这是美国本科教育最闪光、最牛逼的地方。

通识教育,在美国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通过每个大学自己定制的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培养出具备基础知识、辩证思维能力的全面通才,而不只是某个专门领域的专业人才(trained specialist)。

像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没有通识教育,主打专门人才训练,比如说你的专业是会计,那么你从入学开始,大学里大部分课程都是关于会计的。


 

 

 

(美国某大学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写作1节课+演讲1节课+基础数学1节课+信息技术1节课+美国史和政府1节课+人文艺术3节课+社会科学3节课+数学科学3节课)

在美国上学的几年,我学了很多终身难忘的通识课:写作、演讲、历史、人类学、社会学、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艺术学、数学、政治学、女性学、教育学、营养学、广告学、经济学……通识教育,才是我要的大学课程。

以上每个学科大类,你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领域的具体课程(比如历史课,可选:美国史、世界史、欧洲史、拉美史、美国内战史、非洲史、美国女性史、美国犹太人史、美国亚裔史、美国外交史、美国军事史、美国商业史、古罗马史、中世纪欧洲史、俄罗斯史、南非史、中国史、日本史、中东史、美国原住民史……),这样四年下来,哪怕是同一所美国大学、同一个专业的学生,上的课程也很不相同了。

如果说,中国大学规定好的“三菜一汤”,美国大学就是超级丰富的“自助餐”。

学完丰富的通识教育课程,更加了解这个世界和自己的志趣,才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激情和梦想所在。

出国后,我发现适合出国的孩子只占一半

美国教育是很好,可是很多中国孩子非常不适应。出国留学,要求孩子有很强的自控力、内驱力。

在国内,从小到大,都有老师、家长步步紧盯,像发射火箭一样分毫不能差。这样培养出的孩子,可能看似很乖,很听话,却不见得有很强的自控力。

不仅仅是中小学,哪怕在中国大学,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都有早上集体跑操,班长宿舍长清点人数,宿管大妈每晚11点关宿舍门,男女生绝不许进入对方宿舍,上课签到点名,导员定期开大班会小班会……中国大学会以种种外在的方式,约束学生不出格。

到了美国大学,没有班级,没有导员,没有班长,没有宿管大妈。父母都远在地球的另一边。你爱起床不起床,你爱上课不上课,你爱夜里三点去吃夜宵就是一脚油的事儿,你爱夜不归宿?绝没人管你。

在美国高校,中国男女朋友几乎全部是住在一起的,没什么稀奇。你的白人/黑人室友,每天晚上,都在下铺和男友/女友吱吱嘎嘎、嗯嗯啊啊。我自认为自控力和内驱力很强,可是初到美国,也被这种突如其来的自由吓到了。


(美国本科生第一年都必须住在宿舍)

父母都在万里之外,你做什么都可以。这时候,你的孩子能保持冷静,仍然努力进步吗?

出国后,我发现最图书馆全是座儿,但绝不能天天泡图书馆

在国内大学的经典回忆,就是去图书馆、自习室占座儿。一个奋进的中国大学寝室的标配是这样的:早上有人负责买早饭,有人负责打开水,有人负责自习室占座儿。

刚到美国大学,我发现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图书馆座位。可是没有人天天泡图书馆!因为学习,在美国大学,根本不是最重要的事儿!

“哈佛大学四点半”的假鸡汤,早已经尽人皆知了吧,文章里说“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配图是这样的——


 

 

这张广为流传的图片上的图书馆,根本就不在哈佛,而且我认为也不在美国。哈佛凌晨四点半的图书馆,几乎空无一人。美国大学的学生,学习效率普遍很高,会用Google Calendar等工具做每天详细的时间计划表(比如每天读多少页书,哪天完成论文的百分之多少),而且都以“刷夜”、天天泡图书馆为耻,只有nerd(书呆子)才那么做呢。

那美国大学生除了学习都做什么呢?

参加社团活动、交朋友、加入兄弟姐妹会(greek life)、锻炼身体、企业实习、打磨简历、参加招聘会和面试、找到人生导师(mentor)、看大学橄榄球赛、拓展校友人际网络、驾车环游美国、参与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这些都比死读书更重要。

出国后,我发现最可怕的是满脑子标准答案

从小到大,我一直自认为是个“好学生”,老师授课时,大部分问题的答案我都知道。高中时,老师经常笑吟吟地看着我,等我报出答案再继续。

在美国大学,有一学期很忙,所以我选了“中国近代史”,本想轻轻松松混个A+。历史,不就是背背背么!咱中国学生的老本行!

后来发现,我大错特错了。我上的美国大学历史课,根本没有任何“背”的部分,而是进行大量的“思考”。

我们的教授是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非常懂中国。每个历史事件,我们都要读大量的历史资料、纪录片、文学作品(这节课,我读了鲁迅、冯骥才、莫言、萧红、邹容、费孝通、章诒和、丁玲、白先勇、陈映真、陈若曦等人的作品),以及很多学者的论文……来分析各种历史实践的影响。

各种历史论文,完全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有理,make sense(说得通)就可以。教授说,思想,比文笔更重要。

除了写了五篇很长的论文,课堂讨论也是重中之重。有一次,教授在课堂上问了一个问题,我以为教授想要的答案就是X,于是我举手回答了。教授说,如果是Y如何呢?我心说,哦,教授要的是Y啊!于是再举手阐述Y。教授又笑了,那么Z呢?那时我终于明白,她要的不是某个答案,因为历史事件、时事的评判,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美国大学教给我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凡事都没有标准答案,要用冷静的头脑,思考事情的本质。不是照单全收课本和主流媒体的看法,而是辩证性地思考,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辩证性思维是每个公民必备的技能。

出国后,我发现本科出国投资回报率并不高

在我出国的那几年,出国算个新鲜事儿,研究生有一些,本科出国非常少,更别提中小学了。很多家里的亲戚长辈,听说我本科花了家里几十万,都问我工作多少年才能把学费赚回来。

说实话,那时候觉得真得半辈子(现在通货膨胀太厉害了)。

我认为美国最好的教育,就在本科;研究生在美国很多只有1年左右,只是浮光掠影,不能完整地体味美国教育的精髓。

如果只看投资回报率,那出国读研最合适,一年学费生活费(30万上下),不论在美国工作,还是在北京上海工作,都能两年赚回学费。

但我觉得,教育这件事,并不能只看投资回报率。养孩子这件事,如果只看投资回报率,那肯定是亏的。逻辑思维值多少钱?辩证思考值多少钱?国际化的视野值多少钱?受用终生的通识教育值多少钱?这些恐怕都不能以金钱衡量。

在美国读本科,跟着毕业于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教授,纵览天文地理、历史人文,充分体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风俗文化,离开父母,自我成长,踏上找寻真正激情和梦想的道路。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阅读(512)

在线答疑

姓名:  联系电话:  问题描述: 

本人允许通过电话、短信形式联系,确认咨询需求预约

订阅詹晓峰老师的博文

提交

在线问答

本人允许通过电话、短信形式联系,确认咨询需求预约

为什么选择启德教育
国内留学规划与出国
培训的国际教育机构
中国较早聚焦于国际教育
一站式服务的企业
在北上广深等国内41个城
市设立了69个分支机构
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以及越南设有境外公司
值得信赖的国际教育机构 Teaching Lifelong Success
关于启德
启德简介 启德动态 客户意见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出国留学
美国留学 加拿大留学 澳大利亚留学 新西兰留学 英国留学 爱尔兰留学 法国留学 德国留学 荷兰留学 意大利留学 西班牙留学 瑞士留学 北欧留学 匈牙利留学 俄罗斯留学 中国香港求学 新加坡留学 韩国留学 日本留学 马来西亚留学 中国澳门求学 泰国留学 迪拜留学
启德分支
北京 广州 深圳 上海 武汉 济南 青岛 烟台 成都 重庆 杭州 宁波 南京 苏州 无锡 合肥 石家庄 邯郸 郑州 西安 太原 天津 呼和浩特 兰州 珠海 长沙 福州 厦门 南宁 沈阳 大连 长春 哈尔滨 南昌 昆明 海口 佛山 东莞 中山 汕头 境外公司: 澳大利亚 英国 加拿大 越南
考试培训
托福培训 雅思培训 GRE/GMAT
启德学游
美国学游路线 加拿大学游路线 英国学游路线 澳洲学游路线 其他学游路线
特色服务
国际预科 来华留学 新高考
友情链接
关注启德教育:
启德小程序 留学想要的 都给你
跳转链接 关闭
留学考培问题轻松问
获取验证码

申请取消授权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

留学规划与服务机构选择

合理规划留学 驾驭申请全部

关闭

向我提问

姓名:刘诗诗

分公司:启德北京

负责:加拿大

本人允许通过电话、短信形式联系,确认咨询需求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