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张大鹏教授荣获2024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贡献奖,表彰其在模式识别与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开创性研究。作为掌纹识别技术奠基人,张教授拥有多项国际专利,学术影响力全球领先。该奖项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最高荣誉,彰显我国在智能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实力。
2024年3月29日,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张大鹏教授凭借在模式识别与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荣膺科技贡献奖。这是继2020年当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2021年入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后,张教授斩获的又一重量级学术荣誉。
1. 学术历程
- 教育背景:1985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新中国首位人工智能领域博士),1988年完成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1994年获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
- 国际影响:连续8年(2014-2021)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4年Guide2Research全球计算机科学家排名第74位(中国第7)
2. 科研成就
- 开创性研究:掌纹识别技术奠基人,中医四诊量化体系构建者,人脸美学评价标准制定者
- 成果转化:累计获60余项国际专利,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据IEEE Xplore数据库统计)
- 行业贡献:创建香港首个政府资助生物识别研究中心,主导建设深圳市模式分析与感知计算重点实验室
3. 荣誉体系
- 国际学术头衔:IEEE终身会士、IAPR会士、AAIA会士
- 重要奖项:日内瓦发明展银奖、香港裘槎优秀科研者奖(香港最高科研荣誉)
1. 奖项权威性
- 设立时间:201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
- 命名渊源:纪念"人工智能先驱"吴文俊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 评选标准: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攻关、重大经济社会效益(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2. 历史意义
- 唯一具备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资格的人工智能专项奖
- 历届获奖者包括李德毅、潘云鹤等12位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统计)
- 累计奖励重大科技成果326项,推动产业升级项目占比达58%(2023年度报告)
1. 师资矩阵
- 院士/会士占比:超35%(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2人)
- 研究领域覆盖: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三大前沿方向
- 实验室集群: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2. 战略布局
- 交叉学科培养:融合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大数据科学的"AI+"课程体系
- 产业协同创新: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12个(校方2023年数据)
- 国际科研网络:与剑桥、MIT等20余所顶尖高校建立学术联盟
本次颁奖凸显三大趋势:
1. 基础研究突破:掌纹识别等原创技术打破生物特征识别领域国际垄断
2. 产学研深度融合:获奖成果中76%实现产业化应用(据评委会披露)
3. 湾区创新协同:深港联合科研机制催生重大科技成果
正如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院士所言:"张教授的获奖印证了我国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已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关键支撑。"
数据来源:
[1]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官网(www.caai.cn)
[2] 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榜单(clarivate.com)
[3] Guide2Research全球科学家排名(guide2research.com)
[4]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年度报告(2023)
免费获取留学规划方案,您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联络我们:
1、欢迎致电启德教育客户服务中心400-1010-123;
2、欢迎 点击这里 进行网络咨询;
3、添加启德官网微信,可立即咨询;
4、填写表单,我们会在1-3天内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