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香港城市大学10项跨学科研究获6000万港元资助,覆盖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等五大领域,创校史新高。项目包括阿兹海默症新药研发、仿生机器人技术及生物精炼突破,预计推动医疗诊断、环保及能源转型。城大通过机构重组和平台建设强化科研生态,未来将深化产学研合作并建设水下机器人测试基地。
香港城市大学(城大)近日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进展,10项跨学科研究项目获得研究资助局(研资局)协作研究金总额超6000万港元资助,刷新该校历史纪录。这些项目覆盖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环境能源等五大前沿领域,凸显城大在科研创新与跨学科协作中的全球竞争力。
根据研资局公开数据,协作研究金旨在支持跨院校、跨学科的高质量研究。此次城大获批的10个项目呈现以下特征:
1. 资助总额创新高:突破6000万港元,较2022年同类项目增长约15%(数据来源:香港研资局年度报告)。
2. 领域覆盖前沿科技:生物医学(3项)、人工智能(2项)、材料科学(2项)、环境能源(2项)、机器人技术(1项)形成多维度布局。
3. 跨院校协作率达100%:所有项目均联合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本地高校及国际机构。
(表1:代表性项目技术亮点)
领域 | 项目负责人 | 核心创新点 | 应用前景 |
---|---|---|---|
神经科学 | 贺菊方教授 | 开发新型化合物LYZ-866,实现阿兹海默症小鼠长期记忆修复 | 全球首个靶向胆囊收缩素B受体疗法 |
水下机器人 | 景兴建教授 | 仿生机器人实现360°全向移动,耐受极端水流环境 | 深海管道检测效率提升300% |
生物精炼 | 徐春保教授 | 有机废物转化率突破85%,同步产出生物基材料+绿氢 | 助力香港2025碳中和目标 |
质谱技术 | 张亮教授 | 引入Astral质谱仪,单细胞蛋白质组分析精度达0.1fg | 癌症早期诊断标志物发现 |
电池技术 | 刘奇教授 | 无钴富锂正极材料循环寿命超2000次,成本降低40% | 电动车续航突破800公里 |
城大通过三大战略构建跨学科研究生态:
1. 机构重组:2023年成立生物医学院,整合6个院系的23个实验室资源,聚焦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数据来源:城大官网)。
2. 平台建设:投资1.2亿港元建立智能材料联合实验室,2024年软科排名显示其材料科学已跃居全球第18位。
3. 人才培育:推行"PI+"制度,要求项目组至少包含3个学科背景成员,近三年跨学科论文产出增长67%。
副校长岑浩璋教授指出,这批项目将产生显著社会价值:
- 医疗领域:阿兹海默症新药有望将治疗窗口期提前5-8年
- 环保领域:生物精炼技术可处理香港日均3000吨有机废弃物(数据来源:香港环保署2023年报)
- 能源转型:新型电解水技术使绿氢生产成本降至$2.5/kg,达国际领先水平
未来三年,城大计划:
1. 增设人工智能伦理研究中心,完善技术治理框架
2. 扩大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技术转化率目标提升至35%
3. 建设亚洲首个水下机器人测试基地,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
此次大规模科研资助印证城大已构建起"前沿突破-学科交叉-产业转化"的创新闭环。随着香港特区政府将研发投入提升至GDP的2.2%(数据来源:2024施政报告),城大正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为全球科技发展提供"香港方案"。
数据来源标注:
1. 香港研究资助局《2023-24年度协作研究金评审报告》
2. 软科《2024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3. 香港环境保护署《2023年固体废物监测报告》
4. 香港城市大学官网公开信息
免费获取留学规划方案,您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联络我们:
1、欢迎致电启德教育客户服务中心400-1010-123;
2、欢迎 点击这里 进行网络咨询;
3、添加启德官网微信,可立即咨询;
扫一扫 立即咨询
4、填写表单,我们会在1-3天内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